[1]交通部,2018年1月。交通統計月報電子書。取自https://www.motc.gov.tw/ch/home.jsp?id=580&parentpath=0,6,578。上網日期2018年3月19日。
[2]維基百科,(2018)。公共自行車。上網日期2018年2月19日。
[3]微笑單車全球資訊網,(2017)。取自https://hccg.youbike.com.tw/home。上網日期 2018年3月21日。
[4] Shaheen, S.A., Guzman, S.and Zhang, H.2010,“Bikesharing in Europe, the Americas, and Asi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143, 159–167.
[5]維基百科,(2018)。自由單車Vélib。上網日期2018年2月19日。
[6]維基百科,(2018)。桑坦德自行車。上網日期2018年2月19日。
[7]維基百科,(2018)。杭州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上網日期2018年2月19日。
[8]葉嘉琪,(2013),”APP 行動通訊軟體使用意願及前置影響因素探討—以「WhatsApp」、「LINE」、「wechat」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9]維基百科(106)。APP。上網日期2017年11月19日。
[10]恰克•馬丁(2011),決戰第三螢幕–隨時、定時、互動,台北:天下文化(許瑞宋譯)。
[11] Davis, F.D., Bagozzi, R. P. and Warshaw, P.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5, No.8, pp. 982-1003.
[12] Davis, F. D. 1989 ,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13 (3) ,319-340.
[13]Fishbein,M.and Ajzen,I.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ssactusetts:Addison-Wesley.
[14]林淑芬,(2016),”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單一入口教育網站之學生使用滿意度:以「嘉e雲」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5]許朝彬,(2016),”高職資訊類科學生對「行動裝置學習」之態度-以科技接受模式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DeLone, W.H. and McLean, E. R.1992 ,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Vol 3, No.1, pp.60-95, March.
[17]Pitt, L.F., Watson, R.T. and Kavan, C.B.1995, “Service Quality: A Measure
of Information System Effectiveness” MIS Quarterly, Vol.19,No.2,pp.173-185.
[18] DeLone, W. H. & McLean, E. R. 2003, “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 Ten-Year Update.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9(4), pp. 9-30.
[19]蔡敬賢,(2015),”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及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教師使用新北市校務行政系統之研究”,開南大學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陳國珍,(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及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使用者對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體育衛生管理系統子系統-「流感疫情通報系統」使用意願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碩士論文。[21]莊翌汶,(2015),”以D&M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Instagram使用意圖”,育達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22]陳思穎,(2009),”「運用修正版DeLone & McLean 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網站成功因素-以Yahoo!奇摩購物中心為例」”,開南大學資訊及電子商務學系碩士論文。[23]顏冠明,(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與心流理論探討均一教育平台網路學習
行為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4]張鈞豪,(2013),”整合科技接受與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企業員工數位學習使用意願”。逢甲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5]龔琳晏,(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使用行動旅遊資訊應用程式與地方依附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6]陳美樺,(2015),”以TAM (科技接受模式) 探討國小教師及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7] Wixom, H. B.and Todd, A. P.2005, “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of user satisfaction and technology acceptanc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Vol. 16, No. 1, pp. 85-102.
[28]廖銘珠,(2006),”醫療院所資訊系統成功模式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9]潘駿緯,(2015),”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分析貨櫃 RFID 電子封條監控系統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30]陳明升,(2005),”資訊技術特性、顧客特質、關係品質對顧客偏好與使用自助服務技術之影響-以銀行自助服務技術為例”,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31]黃湘芸,(2014),”都市公共自行車系統使用行為特性與環境認知之研究-以臺北市大安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32]高嘉鴻,(2009),”「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企業員工學習動機對其數位學習系統使用效益影響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33]吳明隆,201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易習圖書,新北市。
[34] Nunnally, J. C.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35]涂金堂,2012,量表編製與SPSS。五南,台北。
[36]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
第一版原刊:〈民意學術專刊〉,頁:29-53,西元1985年7月1日。
[37]陳寬裕、王正華,2010,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
五南,台北。
[38]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39]蔡文喆,2005,”應用IS Success Model 探討國內醫學中心導入PACS成效之研究-以中南部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