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尤(2013)。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效益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 [小數] 單元為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1-84。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http;//children.moc.gov.tw/aboutus/,台北市。
方顥璇(2010)。淺談數位繪本.。台灣新生報,第 16 版 空大專版
王世宏(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行動銀行使用意願.。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1-82。何榮桂(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策略。
吳碧真(2016)。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臺南市國小教師電子教科書之接受度與使用現況。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學校經營與管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呂孟騏(2008)。以科技接受模型及系統成功模型探討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以屏東縣國小教師為例。2008。
李幸玲(2013)。繪本花園結合分享式閱讀教學策略對閱讀成效之影響: 以國小低年級學生為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學位論文,1-130。
李欣霈(2015)。電子繪本對幼兒閱讀動機及閱讀能力之影響。
李思佳(2010)。探討大學生使用數位學習系統持續使用意圖之研究-結合接受後資訊系統持續使用模式,整合性科技接受理論 (UTAUT) 及資訊成功模型。國立中央大學。
李珮瑜、連采宜(201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契機及再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13-16。
周逸凡、傅心家(2007)。自動圖像註解於圖像檢索系統之研究。
林函諭(2011)。電子繪本設計及其在教學運用之研究.。暨南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學位論文。1-145。
林信志、湯凱雯、賴信志(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大學生學習以網路教學系統製作數位教材之意圖和成效。數位學習科技期刊,2(1),60-78。
林玲如(2008)。其實我懂你的心── 以繪本探究幼兒 [同理心] 之行動研究。臺東大學。
林偉傑(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電子白板於教學之使用意圖和使用成效─ 以台東縣國小為例。 臺東大學進修部環境經濟資管碩專 (假日) 學位論文,1-83。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心理臺北。
林慶勳、竺家寧、孔仲溫(1995)。文字學。台北:空中大學。
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邱麗香(2003)。幾米插畫之新探. 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段承汧、歐陽誾(2016)。電子繪本教學對幼兒專注力及閱讀興趣影響之行動研究。教育學誌, (35),85-143。
洪文瓊(1999)。電子書對傳統童書的挑戰及其教育價值。In 靜宜大學第一屆兒童文學 國際會議論文集。
洪唯晃(2017)。高雄市國中教師對電子教科書的認知及使用意願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位論文,1-86。
洪瑞陽(2012)。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國小自然科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意向-以彰化縣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孫愛盈(2016)。以IS 持續使用模式探討國小教師持續採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溝通意圖之研究-以嘉義縣國小教師為例。2016。PhD Thesis。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
張簡素貞(2013)。電子繪本教學提升偏鄉學童幸福感成效之行動研究。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3。1-145。
教育部(2011)。推展閱讀是教育部刻不容緩的重要教育政策。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97/7587/%E6%95%99%E8%82%B2%E9%83%A8%E5%90%91%E7%AB%8B%E6%B3%95%E9%99%A2%E7%AC%AC7%E5%B1%86%E7%AC%AC7%E6%9C%83%E6%9C%9F%E6%9B%B8%E9%9D%A2%E6%96%BD%E6%94%BF.pdf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4),取自http://teach.eje.edu.tw/about/about.php?login_
type=1
莊啟宗、曹永忠、蔡英德(2005)。引導式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學習成效之研究。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
許玉慧(2012)。一位新住民子女電子繪本閱聽歷程之探究—以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網站為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學位論文,1-101。
連欣欣(2014)。電子繪本融入分享閱讀與推論理解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成效。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1-147。陳乃榕(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閱讀線上認證系統使用意願之因素. 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課程與教學碩專學位論文,1-159。
陳俊良(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對提升國小六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分數除法運算學習成效之研究。中原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學位論文,1-157。
陳奕璇、陳昱宏、林吟霞(2015)。從 R. Mayer 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探討教師使用 [兒童文化館]電子繪本之經驗。課程與教學,18(1),31-58。
陳新雄、曾榮汾(2010)。文字學。五南。台北市。
陳嘉銘(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媒體教材對國小數學教科書選用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 學位論文,1-79。陳顯智(2012)。繪本DIY~創造性繪本展出歷程之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黃瓊如(2009)。電子繪本融入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學位論文,1-160。
楊美容(2016)。探討電子繪本教學方案對幼兒色彩運用能力之影響: 以桃園市某幼兒園為例。健行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學位論文,1-101。楊裕隆、陳美蓉(2005)。臺灣繪本發展趨勢之初探。
楊豐兆、楊勝傑(2011)。探討使用者對智慧型手機系統持續使用之研究。第十二屆電子化企業經營管理理論暨實務研討會。
葉慧君(2003)。敘述性設計方法應用在繪本創作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裘錫圭(1994)。裘錫圭自選集。河南教育。
劉佩奇(2006)。電子繪本融入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1-148。冀文慧(2002)。幾米繪本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1-176。學進修部暑期幼兒教育碩士班學位論文,1-217。盧秀琴(2006)。互動式電子繪本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的介紹。國民教育,46,22-29。
盧禮祺(2010)。資訊融入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潮汐與海嘯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材料學系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論文。賴曉莉(2008)。電腦多媒體在國小資源班教學之應用。
薛志彬(2013)。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台南市國小教師互動式電子白板之使用現況及意願。2013。PhD Thesis。
薛家欣(2008)。創意文本的實踐: 當代成人繪本暨繪本化行銷之可行性研究。 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學位論文。1-0。簡苡其(2013)。行動通訊軟體持續使用意圖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蘇振明(2002)。圖畫書與兒童教育,載於《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第肆章。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台北。
龔志隆(2010)。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教師對電子白板接受度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2010。
Barker, P. (1992). Electronic books and libraries of the future. The electronic library, 10(3),139-149.
Budin, H.(1999): The Computer Enters the Classroom - Essay Review.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0(3), 656-669.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 Addison-Wesley.
Hu, P. J., Chau, P. Y., Sheng, O. R. L., & Tam, K. Y. (1999). Examin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using physician acceptance of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6(2), 91-112.